<address id="n3rl3"></address>

      <dl id="n3rl3"></dl>

      <sub id="n3rl3"><video id="n3rl3"></video></sub><ol id="n3rl3"></ol>

      <menuitem id="n3rl3"><pre id="n3rl3"><mark id="n3rl3"></mark></pre></menuitem>

      公告信息   Information
        無分類
      聯系我們   Contact
      搜索   Search
      你的位置:首頁 > 公告信息

      環境的特性

      2013-08-07 08:59:19      點擊:

      人與自然環境是一個整體。地球的任一地區或任一生態因素,都是環境的組成部分,各部分之間有著相互聯系、相互制約的關系。局部地區環境的污染和破壞,會對其他地區造成影響,某一環境要素惡化,也會通過物質循環影響其他環境要素發生改變。例如,從生活在冰雪覆蓋的南極大陸上的企鶴體內檢出滴滴涕農藥;熱帶雨林的破壞,使全球氣候都受影響,不少自然物種滅絕。所以,人類生存環境及其保護從整體看是沒有地區界限和國界的。

      有限性。在宇宙眾多的天體中,目前發現適合于人類生存的只有地球。因此,雖然宇宙空間無限,但人類生存的空間以及資源、環境對污染的忍耐能力等都是有限的。所以, 人類生存的環境是脆弱的,是容易遭到破壞的。

      不可逆性。環境在運動過程中存在有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兩個過程。前一過程是不可逆的,后一過程變化的結果也不可能完全回到原來的狀態。因此,要消除環境破壞的后果,需要很長的時間。例如,世界文明的四大發祥地(黃河、恒河、尼羅河、幼發拉底河流域) 在遠古都是林茂富饒的地區,但都由于不合理的開墾利用使自然環境遭到破壞,至今仍然無法恢復良性狀態。無數事實證明,不顧環境而單純追求經濟增長會適得其反。因為取得的經濟利益是暫時的,環境惡化是長期的,兩相比較,損失是巨大的。所以,人類在經濟活動中,應努力避免不可逆環境問題的產生。

      潛在性。除了事故性的污染與破壞〈如森林火災、農藥廠事故)可以很快觀察到后果外,環境的破壞對人類的影響一般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示出來。如日本由于汞污染引起的水俁病,是經過一二十年后才顯示出來的,至今該地區仍有發病者。此外,環境污染的危害還會通過遺傳貽害后世。由于這種潛在性,容易使人忽視環境破壞的后果。

      放大性。局部或某一方面的環境污染與破壞造成的危害或災害,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上,都會明顯放大。如大氣臭氧層稀薄,其結果不僅使人類皮膚癌患者增多,而且由于大量紫外線殺死地球上的浮游生物和幼小生物,切斷了大量食物鏈的始端,以致有可能毀滅掉整個生物圈?茖W研究表明,2億年前由于臭氧層一度變薄,地球上90%的物種滅絕。

      瀏覽過該產品還看過以下內容

      国产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
      <address id="n3rl3"></address>

          <dl id="n3rl3"></dl>

          <sub id="n3rl3"><video id="n3rl3"></video></sub><ol id="n3rl3"></ol>

          <menuitem id="n3rl3"><pre id="n3rl3"><mark id="n3rl3"></mark></pre></menuitem>